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以“侍中”“给事中”等侍从官为原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以“侍中”“给事中”等侍从官为原型逐渐发育出专职谏官队伍与谏官官署,开始充当言谏的主要施体,皇帝罪己求谏现象非常普遍。贞观时谏议大夫等言官事前监督与给事中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初唐政务“鲜有败事”。宋代以降,言官多结党营私,谏官制度逐渐演化为皇帝御下之工具,始而谏院独立,继而科道合一,六科独立置署而后干脆并归督察院,成为监察六部的专职监察机构。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言谏制度,以臣谏君的运作模式,以及给、谏分署办公的体制,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思想武器是融“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与进谏尽忠的纲常观念于一体的神学政治思想,其权力基础是原始民主制度遗留下来的议事惯例与君王的授权,它体现的目标价值是君主集权而非分权与制衡,其行为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之效果。

——摘编自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体现了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的追求以及在权力运行中弱者对强者的可监督性和可质疑性精神,可以启发我们积极挖掘并扩大其中的民主决策的因子,将这种特殊的“民监”运用到现实中。古语有云:“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将言谏中的“民”扩大化是现代普遍民主的要求,让“行政体制外的民”也能用“言谏”的方法对国家政策的制定等发表意见无悖于言谏精神。

——摘编自张盛霞《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言谏制度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现实意义。

 

 

(1)言谏机构由侍从官变化为专职监察机构;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初期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后逐渐演化为皇帝的御用工具。 (2)一方面,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与西方代议制有某些共性,如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减少行政失误率;运行方式都是分署办公;等。 另一方面,两者有本质不同: ①思想基础不同: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思想武器是融“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与进谏尽忠的纲常观念于一体的神学政治思想;西方近代代议制的建立源于人文主义、理性思想的发展。 ②权力基础不同: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是原始民主制度遗留下来的议事惯例与君王的授权,没有国家的强制力;西方近代代议制其权力基础是人民的授权,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力。 ③目标价值不同:前者体现的是君主集权;后者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价值。 ④实质不同:中国古代言谏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近代代议制则是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3)切合我国行政体制实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彰扬民主监督力量,有利于提高行政监督水平;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益和提升政府形象;吸收民意,有利于提高公众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意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侍从官为原型逐渐发育出专职谏官队伍与谏官官署,开始充当言谏的主要施体”归纳出言谏机构由侍从官变化为专职监察机构,依据“贞观时谏议大夫等言官事前监督与给事中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归纳出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依据“谏官制度逐渐演化为皇帝御下之工具”归纳出初期一定程度制约皇权,后逐渐演化为皇帝的御用工具。 (2)依据材料一“以臣谏君的运作模式,以及给、谏分署办公的体制”并结合所学从巩固统治,减少行政失误率以及运行方式归纳中西共同点,依据所学从思想基础、权力基础、目标价值以及实质不同归纳中西区别。 (3)依据材料二“启发我们积极挖掘并扩大其中的民主决策的因子,将这种特殊的“民监”运用到现实中”“国家政策的制定等发表意见无悖于言谏精神”的信息和所学从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以及提高行政效益和提升政府形象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A. 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B. 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

C. 美国军民对立严重

D. 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

 

查看答案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查看答案

某国际条约签署后,一些创始国纷纷表态,英国认为“这是种冒险”,荷兰认为条约“标志着通过联合国本身来保证国际和平希望的幻灭”,法国则指责它并不是为欧洲的安全而设计的。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A. 《北大西洋公约》

B. 《巴黎条约》(1951年)

C.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 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 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 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 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查看答案

从巴黎公社成立到其失败的时间里,先后有21人担任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但无一人连续任职,5月15日成立的第三届军事委员会的7人中,只有3人担任国民自卫军的营长以上的职务。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 政治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B. 践行了“主权在民”思想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