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 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 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 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③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李洁在《文武北洋》中说:“近年来才公开的俄文史料证实,20世纪20年代,苏联人曾为国共两党和北方的冯玉祥提供过上亿元卢布的支持……(以)推翻中国现任政府(指北洋政府)。”据此推测苏联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国家利益的驱动
B. 帮助中共取得政权
C. 将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
D. 在美苏争霸中取得优势
历史学家李守孔1两银子在18世纪是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其市值超过了2000文……,1石米以前卖3000文,按1000比1的老兑换率值三两,但在1845年,根据上扬了的2000比1之兑换率,1石米只能换到1.5两。实际上,这意味着农民的租地负担重了一倍。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 银价上涨主要是因为鸦片大量输入,银贵钱贱
B. 中国晚清,随着国门打开,对外开放,出现通货膨胀
C. 鸦片战争后,白银外流,农民负担加重,激化了阶级矛盾
D.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愈加困苦
先秦时期,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先秦政治的
A. 皇权性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性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种爱国行为,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漾溢着爱国主义精神,似缺乏推理演绎的大小前提。”作者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
②在客观上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行为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精神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