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提出了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这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新学伪经考》
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道:“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 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B. 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C. 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D. 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题文)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 国家统一样本 B. 经济发展标本
C. 社会制度示范 D. 文明交流枢纽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 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 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A. 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B.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C. 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