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善兰(1810年一1882年),浙江宁海人。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年少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李善兰曾因做不好八股文章,落第而归,但却在家仔细研读金元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1852年,李善兰到上海结识了英国汉学家、传教士伟烈亚力,后两人开始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书籍《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和《代微积拾级》18卷等;西方力学著作《重学》,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译著;天文学著作《谈天》和植物学著作《植物学》,这也是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植物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传入中国。在翻译过程中,李善兰仔细思考,反复斟酌,创译了一大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中的科学名词,例如:代数、常数、已知数、未知数、函数;历元、方位、视差;分力、合力、质点:细胞、植物;等等。100多年来,这些科学名词不仅在我国流传下来,扎下了根,还飘洋过海,东渡日本等国,沿用至今而勿替。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善兰翻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善兰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理”。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厢下设有“军巡铺”,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历史大事记
历史大事隐含着很多历史信息,根据上述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