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善兰(1810年一1882年),浙江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善兰(1810年一1882年),浙江宁海人。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年少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李善兰曾因做不好八股文章,落第而归,但却在家仔细研读金元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1852年,李善兰到上海结识了英国汉学家、传教士伟烈亚力,后两人开始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书籍《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和《代微积拾级》18卷等;西方力学著作《重学》,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译著;天文学著作《谈天》和植物学著作《植物学》,这也是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植物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传入中国。在翻译过程中,李善兰仔细思考,反复斟酌,创译了一大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中的科学名词,例如:代数、常数、已知数、未知数、函数;历元、方位、视差;分力、合力、质点:细胞、植物;等等。100多年来,这些科学名词不仅在我国流传下来,扎下了根,还飘洋过海,东渡日本等国,沿用至今而勿替。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善兰翻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善兰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

 

(1)原因:他本人勤奋好学,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西学东渐的影响,结识传教士并与之团结协作;成长于相对开放、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民族危机加深激发进步知识分子科学救国的思想。 (2)意义: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外学术交流;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创译的许多科学名词沿用至今,影响后世。 【解析】 (1)据材料“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细研读金元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结识了英国汉学家、传教士伟烈亚力”、“浙江宁海人”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可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知识分子探求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等。 (2)据材料“这也是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植物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传入中国”、“这些科学名词不仅在我国流传下来,扎下了根,还飘洋过海,东渡日本等国,沿用至今而勿替。”从对中国科技的进步,西方科技的传入和思想解放及对后世的影响方面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长安城是一座“国际都会”,但实施的是以坊里封闭为基础、以彻夜宵禁为手段、依靠强力警治禁卫力量的“封闭式静态管理”。宋代街市敞开之后,城市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繁华商业区鱼龙混杂,流氓无赖横行街巷;流民、难民、退伍军卒及失业工匠流散社会,威胁社会安宁;一些商贩买卖货物以假充真骗取钱财。宋政府为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京城在“都巡检使”统领下,划分成若干治安责任区,称做“厢”。厢下设有“军巡铺”,是基层治安机构,主要负责疏理交通、清理路沟、洒扫路面、处置打架斗殴结伙吵闹、追捕盗贼、逃犯等。宋代将居民以街巷为单位编列起来进行管理,并推行“户牌制”,每户设置户牌,便于查找、控制。宋政府下令缩短宵禁时间,缩小宵禁范围。宵禁期间,由防隅巡警和居民实行联巡。

——摘编自陈鸿彝《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模式杂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治安管理面临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治安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历史大事记

历史大事隐含着很多历史信息,根据上述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很好地概括了科举制度下中国古代文人的处境。科举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向上社会流动的机制。但是这个机制的有效性在于它是一座独木桥,迈不过去的话,就只配给人耻笑。越过这座独木桥之后,文人的出路还是单一的,只有为皇帝服务这一种选择,其命运依然是危机四伏的。欧阳修议论说,侍奉皇帝不当,为原则过于刚直,就有“杀身成仁”的可能。

材料二欧洲中世纪晚期国王或者大贵族使用的文官是中世纪最有教养的人群,而且越来越多是大学毕业生。毕业生的去向不是单一地为国王服务,而是有多样选择和可能性。中世纪欧洲向上社会流动的特点是,做官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教育所构成的社会地位改善途径不是单一的、官本位的,而是多元的,律师、教师和医生不仅可以独立于官府,而且有尊贵的地位,他们的难题不限于能否做官,还可能是能否找到待遇丰厚的律师、医生和教书的职位,做官和从事这些专业工作并无那么明显的贵贱之分。拥有博士学位本身就意味着获得一系列特权和很高的地位。

——以上材料均摘自《彭小瑜: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文人和中世纪晚期欧洲知识分子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人和中世纪晚期欧洲知识分子的不同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表(1865-1894)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单位:两)。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

A. 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    B. 面粉业和纺织业地位突出

C. 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D. 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

 

查看答案

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 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 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 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