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10分)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5分)

 

(1)说明:段祺瑞有维护共和的一面(如迫使清帝退位、反对袁世凯称帝、镇压张勋复辟等),也有爱国反侵略的一面(如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拒绝与日本人往来等)。(6分)同时他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对于民国初期的混乱政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分) (2)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向后人提出了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求学)之道,要求国人爱国明礼(守礼),保存国粹,巩固国防等等,这些在今天有借鉴意义。(5分) 【解析】 试题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对历史人物给予正确认识和说明的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素养相关内容——“论从史出”。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题干要求,即在于运用材料已给相关信息对段祺瑞“复杂的多面性”给予说明。从积极(维护共和、爱国反侵略)和消极(镇压学生运动、幕后操纵政权)两个大的方面展开。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人物观点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实际上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从材料总体立意(即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以及本问题干要求来看,本问实际上侧重于肯定段祺瑞。因此,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侧重于从其“临终遗言的积极作用”,重点注意把握其“为政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之道”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在探讨工业文明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

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制度创新及国家政策激励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例对该模式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证:也可以另提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证中世纪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子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変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制的过程。所调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斥,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自陆杨《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端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来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来政府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褚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来终于彻底转向“头枕东,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1)依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分析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查看答案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一一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一一表明科学己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B.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C.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查看答案

在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还自然地联系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例外。这一认识催生了欧洲的

A. 宗教改革运动

B. 启蒙运动

C. 近代自然科学

D. 文艺复兴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