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 )
A. 德意志帝国分裂局面仍然没有消除
B. 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C. 《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
D. 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德意志工人武装起义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A. 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 “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 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 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A. 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
B. 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C.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
D. 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可见,罗素认为
A. 直接民主具有一定合理性 B. 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 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 希腊民主是人类黄金时期
(题文)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 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 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 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 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