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的大意是中国人对外界了解得很少,其根本原因是应从经济考虑,即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突破空间限制

 

查看答案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查看答案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 主张加强相权

B. 反对中央集权

C. 主张建立内阁

D. 反对三省六部

 

查看答案

(题文)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B.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C.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