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 主张加强相权

B. 反对中央集权

C. 主张建立内阁

D. 反对三省六部

 

A 【解析】 根据材料“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可知,该官员反对皇帝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下达诏令的行为,而中书省以宰相为首,因此,该官员主要是主张重视中书省的作用,加强宰相的权力,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信息,而是强调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内阁制的信息,而是强调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三省六部制的信息,而是强调该朝臣主张加强相权,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B.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C.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D.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C.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D.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查看答案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攻灭对方。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B. 仁政思想的消失

C. 礼乐制度彻底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查看答案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它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愿意解散他的全部军队,销毁他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保证作战。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言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

(2)材料二中的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事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国会共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谋划世界的100次会议》

材料二 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成功地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中还包括了一项条约,规定签字国不得增加在西太平洋的基地设施和防御工事。英国在香港及东经110°以东区域均不建立或扩建海军基地的保证。美国对此深为沮丧,因为它无法将夏威夷群岛以西的任何基地建为可支援舰队作战的大型基地了。日本早已承诺不在其托管岛屿上建立基地,现在又承诺在台湾修建海军基地。事情看似公平,一旦战争爆发,日本所处的天时地利便可以占据优势,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西太平洋的任何角落。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

----------王元连《美国海军争霸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战争带来了哪些危害?美国为此提出了什么计划?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有何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也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依据何在?“历史,又一次不幸言中了”是指何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