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有何不同?

(3)你认为上述政治机构的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1)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削弱地方节都使的权利。) 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解析】 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的是削弱地方节都使的权力、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看法”,由材料信息“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得出: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第(2)问,“不同”,依据材料二信息“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第(3)问,“现实意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既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又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两个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查看答案

公元前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按财产多少把公民分成四个等级

B.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      )

A. 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

B. 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

C. 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

D. 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

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君主专制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是中央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