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C中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应选C;A是说分工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说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说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

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C.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一问题(    )

A. 汉武帝    B. 宋太祖    C. 北魏孝文帝    D. 明太祖

 

查看答案

罗马法的“法学的论证”方式,在政治领域表现为“依据人们的权利和统治者有依据的权力来推理”。在帝国时代,元首或皇帝总揽帝国大权,法学家们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一思想

A. 否定了雅典人的人民主权原则

B. 蕴含了启蒙思想中的契约精神

C. 强调了法律应重视证据的思想

D. 确立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

 

查看答案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洛克阐述的是

A. 信仰自由理论

B. 人类意识觉醒

C. 天赋人权思想

D. 民主制度诉求

 

查看答案

“他们”不仅不害怕鬼怪,也不再害怕上帝。与其说他们把上帝想象为圣父,不如说他们把其想象为物质世界的第一推动力。上帝是慈爱上帝的形象,不如以往那样明晰,而是成了不可思议的智人,创造了现在为人的理智所发现的惊人世界。材料中“他们”

A. 发动了宣扬“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    B. 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先驱

C. 发动否定上帝的文艺复兴运动    D. 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