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
A. 以民为本
B. 天人感应
C. 忠孝节义
D. 安土重迁
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述 | 出处 |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 《史记·萧相国世家》 |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 《史记·吕太后本纪》 |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 | 《史记·平淮书》 |
A.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B.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 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 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A. 否定了君主专制
B. 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 反映了重民思想
D. 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名画《事茗图》(作者:唐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残缺名画作品提出一条修复建议,并说明修复理由。(要求:所提建议及理由不能背离原画特征,符合史实。)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
——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四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 财主及子女 | 大、小商人及子女 | 官宦之子女 | 农家、船家及子女 | 侠士 | 皇帝、皇后、太子 | 妃嫔 |
出现人数 | 21 | 142 | 52 | 42 | 6 | 25 | 8 |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3)据材料四,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解释“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