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  )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A 【解析】 老子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出了“道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万物是连续一体的,自然存在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人类应当尊崇自然、关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与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构想相符,故A项正确;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B项错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主张的社会蓝图是恢复周礼,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C项错误;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并未勾勒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的世界蓝图,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孟子》有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这可知,孟子主张(  )

A.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B.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D.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

(1)在春秋战国这一重要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典型代表的两种思潮。体现这两种思潮的主要学派是什么?列举两派的思想主张。

(2)明末清初又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以顾炎武为例,列举其主要观点。

(3)17-18世纪是世界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为了建立近代民主政治,进步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构想?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汉代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和认识论。南宋以后儒学居于怎样的地位?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