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这一论断可用于分析
A.英国“光荣革命”
B.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C.美国宪法的制定
D.辛亥革命的结局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题文)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 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 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题文)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逐渐对外开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标志着清政府不得不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 晚清的开放由南向北,由沿海向腹地推进
C. 晚清的开放,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变革
D. 晚清通商口岸的开放,表明清政府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