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A 【解析】 试题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

A. 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 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 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 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伟大属于罗马”。下列关于罗马法的开端《十二铜表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维护帝国皇帝根本利益

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查看答案

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雅典执政官梭伦为了实现一部分人的自由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财产等级制

C. 陶片放逐法

D. 发放津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