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B 【解析】 试题CD不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被世袭制取代;郡县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雏形,秦朝全面推行。A属于西周制度,但根据材料中“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主要是指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

A. 导致了七国之乱

B. 形成郡国并行制度

C. 削弱了王国势力

D.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查看答案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 宗法制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皇帝制度

 

查看答案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查看答案

《韩非子》载:“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这一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例行文化专制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