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原来的上帝观念最终彻底被打破,上帝从整个自然中被驱逐出去,代之以永恒的、必然的规律。可以说,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历史过程……在他革命成功的时候,才得以完成。”材料指的是( )
A.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把上帝从世俗中驱逐出去
B. 哥白尼的“日心说”把上帝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C. 牛顿的经典力学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中驱逐出去
D. 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把神从有生命的世界中彻底驱逐出去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契尔年科 D.戈尔巴乔夫
1939年,中华民国政府重新调整中国抗战军队的战斗序列,划分为12个战区,军队的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这一变化表明国民政府
A. 仍以正面战场为主
B. 保存实力准备反攻
C. 重新调整抗日策略
D. 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该场景应出现在
A. 义和团运动期间
B. 辛亥革命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抗日战争期间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 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 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C. 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 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