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

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该场景应出现在

A. 义和团运动期间

B. 辛亥革命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抗日战争期间

 

C 【解析】由所学可知,1919年中国爆发了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五四运动,学生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为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个卖国贼,最终在全国取得了胜利。这与材料中信息完全相符,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材料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 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B. 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C. 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 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查看答案

阅读《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表》:1989—1996年成员国数量迅速增长,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 90年代成员国增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关

B. 90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期             

C. 90年代增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      

D. 90年代增长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关

 

查看答案

(题文)1948年,一批输往欧洲的物资上贴有标签(下图)。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

A.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民国初年的议会政治失败后,孙中山逐渐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由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的政府来统一中国,并在强势政权整合下发展实业经济。而要使国民党具有承担强势政权的功能,孙中山走的第一步就是,使中华革命党内部讲究领袖崇拜,他要求重新登记的国民党员履行按手印的仪式对孙中山本人效忠宣誓,以此来强化领袖的权威性。其次,从1923年起,孙中山按照列宁主义的组织模式来进行国民党改组,借助于从苏联提供的物质支持、组织技巧,来使国民党集权组织化。第三,孙中山成功地在苏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培养自己的党军。这样,孙中山成功地把国民党从一个处于边缘状态的脆弱松散的议会竞争型政党,转变为以党军为实力后盾,以孙中山的个人权威为效忠对象,以列宁主义集权组织模式为基础的新型的权威主义政党。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这一事件。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结合材料回答: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