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题文)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 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
(题文)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 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 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 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 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题文)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这一修正案
A. 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
B. 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
C.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D. 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B. 公法与私法分立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