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
A.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
C. 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
D. 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B. 公法与私法分立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法国学者库朗热说:“(雅典)公民的义务不只限于投票。轮到时,他要担任他所在区域或部落的官员,他每年平均有两次要担任审判官,……所有的公民,在他的一生中至少有两次参加五百人元老院的机会。……如果被人投票选中,或抽签抽出了自己,他更可任城邦中的执政官:长官、将军、民政官。”这一做法
A. 使公民政治分工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B. 激发了全体居民的参政热情
C. 使政治实践长时间停留在较低水准
D. 注重发挥政治精英主导作用
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 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 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区 D. 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利
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这反映出新时代的中国
A.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
B. 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D. 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 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也全部去掉了。该做法的主要目的 是
A. 表述平实体现人民性 B.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C. 表述准确以避免歧义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