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的需求,影响力较小。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朱熹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成就,建立儒学体系,是儒学的集大成者;陆九渊创立“心学”,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有力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对中国的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变化: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开始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如答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亦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答此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的思想、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1)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并没有得到重视,不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但是在西汉以后,经过历任儒家思想家们的努力发展,逐渐成为思想领域里的主流。 (2)宋代儒学的发展主要是宋明理学,魏晋南北朝传统儒学面临极大的挑战,儒家学者用佛道精神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可回答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儒家思想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获得发展,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出现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可回答明清进步思潮的主要内容。所体现的时代特这主要结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背景来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思想家的话语:

A、民为贵、君为轻。B、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C、知行合一。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四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B、C分别是谁?材料二的主张是谁提出的?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三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3)材料四主张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他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自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冷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回答:

(1)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主张?

(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影响最大?为什么?

(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 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

C.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器

D. 印刷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快捷工具

 

查看答案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