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思想家的话语: A、民为贵、君为轻。B、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C、知...

材料一  思想家的话语:

A、民为贵、君为轻。B、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C、知行合一。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四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B、C分别是谁?材料二的主张是谁提出的?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三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3)材料四主张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他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4)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1)A:孟子B:荀子C:王阳明;董仲舒。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或三纲五常。“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李贽。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施政要“仁义”“王道”并用”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知德合一”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思想。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或三纲五常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故事能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主张是明朝李贽提出的;材料“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5)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6)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采取辩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中积极.有益的部分,让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自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冷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回答:

(1)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主张?

(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影响最大?为什么?

(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造纸术——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B. 指南针——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

C. 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器

D. 印刷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快捷工具

 

查看答案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查看答案

清初思想家们对明朝之何以衰、何以亡问题的探究与反思,使其对宋明理学特别是空谈心性的阳明心学有了深切的认识.故而他们大力倡导

A. 周孔之道

B. 经世致用

C. 工商皆本

D. 分权众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