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该思想家是

A. 孔丘

B. 孟轲

C. 墨翟

D. 荀况

 

C 【解析】 根据材料“把自己看成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可知,反映的是该思想家是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的,结合所学可知,墨翟是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且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孟子和荀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故BD两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出现“士无定主”的局面。这反映出当时

A. 私学的兴盛

B. 宗法观念淡薄

C. 政治环境宽松

D. 封建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下列观点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 提倡“有教无类”,广招学生

B. 使“以德治民”成为系统化理论

C. 主张统治者应推行教育治国

D. 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教育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主导信念与辅助信念中,世代相传、颠扑不破,即便国家分崩、外族入侵甚至国家沦亡.民族传统文化仍顽强地维系着,并最终把天下化为“中华”一统。这说明百家争鸣

A. 有效地维护了君主专制

B. 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略

C. 对文化认同感影响深远

D. 加速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下列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B.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