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
B. 神父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的教士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到了希腊人那里,我们马上便感觉到仿佛置身于自己的家里一样。”这句话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奠定了欧洲人的
A. 社会习俗
B. 道德规范
C. 法律秩序
D. 精神基础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A.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B.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査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 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
D. 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