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 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B. 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 “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D. 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
A. 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
B. 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 只有法律能保障杜会公道
D. 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