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
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
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
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
14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
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
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
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
A. 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
B. 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 只有法律能保障杜会公道
D. 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知识的发展
C. 三种字体演变体现古人对科学认识的进步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