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

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

A. 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

B. 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 只有法律能保障杜会公道

D. 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柏拉图来说,当人的恶性膨胀时,就只好服从外在的权威,这个外在权威就是法律,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它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因此,法律是维护正义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由此可以判断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故D项正确;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因此法律和道德不是相辅相成的,故A项排除;材料“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说明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绝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阁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知识的发展

C. 三种字体演变体现古人对科学认识的进步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查看答案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查看答案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的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教育的兴盛

C.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印刷成本的降低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查看答案

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