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B 【解析】 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

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

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但他的事迹在不同时期被给予了不同的对待。南宋封授忠臣烈士及其祠庙。元代没有因为岳飞非我族类就漠视、诋毁,前贤之后反而优待,对于岳飞后人也是如此。朱元璋本人就非常敬重岳飞,为他的事迹而落泪,曾亲自书写匾额“纯而不曲”,并下诏书曰:“岳飞仍称武穆。从祀历代帝王庙,配宋太祖享。“1905年同盟会建立,因为岳飞反抗的金女真被满族人视为祖先,反清先驱即以岳飞等反抗异族的英雄为榜样,革命党人借机号召起义反清,皆以岳飞为精神领袖。民国时期,留洋归来的胡适开始为秦桧感到冤枉;“一二八”事变时,汪精卫曾与蒋介石争论秦桧是否为好人;抗战后,岳飞再度成为热点人物,激励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飞的历史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扬岳虽是主流,批岳思潮出现且有发展态势。1951年,署名石英的《岳飞,他是对人民有罪的》一文中,说岳飞是封建奴才。1966年,在这个非常历史时期,岳飞难逃厄运,杭州岳王庙变成了“搜租院”,岳飞墓甚至被捣毁。1979年岳飞庙被重修,并镶嵌有岳飞手书“心昭天日”横匾。

——摘编自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岳飞历史地位变迁的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这一呼吁得到了普遍的赞成,因为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希望卷入这场战争。然而到了

1917年时,威尔逊个人却将这个国家引向战争。从中立走向干预的一个原因是战备运动-1916年6月3日威尔逊政府通过了《国防法》,这一法案标志着战备运动达到高潮。运动期间的军事宣传使美国人有了参战的心理准备。另一个因素则是美国武装干涉墨西哥……没有多少痛苦和牺牲的军事行动让美国人体验到了乐趣。美国介入战争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美国的金融和工业一直在向协约国赊卖军用物资,如果他们的主顾失败了,这些金融业和工业也将被毁掉。而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导致美国人员和舰只的损失也加速了美国的参战。最后,1917年3月沙皇政权被推翻使美国有可能加入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来反对中欧的专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中立到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它的出现,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密不可分。

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振兴实业,奖励工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推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二是整顿军队,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后又命令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三是改变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育与人才选拔办法。兴办新式学堂,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广派留学。四是改革官制、预备立宪、推行地方自治。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1908年正式颁定《钦定宪法大纲》,推行设立咨议局、资政院、调查户口、编纂法典、司法独立,办理地方自治等。

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

—摘编自章征科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

 

 

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

19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

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度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城。

1918年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1929年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