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它的出现,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密不可分。

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振兴实业,奖励工商。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推行了一系列保护工商、振兴实业的措施。二是整顿军队,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随后又命令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三是改变教育体制,推行新式教育与人才选拔办法。兴办新式学堂,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广派留学。四是改革官制、预备立宪、推行地方自治。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分赴东西洋各国考察政治,1908年正式颁定《钦定宪法大纲》,推行设立咨议局、资政院、调查户口、编纂法典、司法独立,办理地方自治等。

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

—摘编自章征科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的影响。

 

 

特点:措施涉及的方面广;改革具有较强的深度和力度;改革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自上而下;侧重制度改革;向西方学习。 影响: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民主化的推进;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清政府内外交困,缺乏相应的客观条件保证改革实施,改革很快失败,影响有限。 【解析】 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信息“清末新政是1901-1911年期间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的总称……清末新政关注的焦点和切入点是政治改革,其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毋庸置疑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涉及的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改革的焦点和切入点、改革的方式以及侧重点等角度分析。 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一些新变化,但由于清政府自身权威的弱化、财政的匮乏以及政府无法精确把握现代化潮流,新政最终还是以宣告失败。清末新政的失败,实际上向世人说明了清政府统治的穷途末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教育以及局限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演变的部分历程统计表

 

 

标准时间发布者

标准时间使用范围

19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

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

为通商口岸的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标准时间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度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连续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城。

1918年始

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

以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1929年始

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以南京时定为标准时,全国使用

 

 

中国近代标准时间的不断演变,从中折射出诸多的历史发展变迁,请你结合表格内容,从中选取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佃权的产生是佃农长期斗争的结果。随着万历以来土地交易中的地租买卖现象日益普遍化和佃农转佃土地的合法化,到了清代,永佃制下佃农的各项权利义务关系已经非常完备了……他们可以随意转让、馈赠和出卖所佃得的土地,而业主无权过问。这种新型的租佃关系无疑对佃农的生活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耕种权的佃农无力耕种,而又“不敢懒惰、抛荒及私相授受”;另一方面,一些有能力耕种的人却又无田可耕,只有两相望“田”兴叹。永佃权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它使更多的直接生产者加人到租佃关系中来,使更多的人借此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摘编自周荣:《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

材料二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说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因为从整体来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集体和农户保持着发包和承包的关系……说它是“新形式,是因为它冲破了旧的模式。首先,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凡是能一家一户经营的,就一家一户经营,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在农村的社会化生产中,又有许多事情是仅靠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办不了的,例如兴修水利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大型科研项目的组织等等,这就需要加强“统一经营”的作用。其次,在产品的分配上,实行联产计酬,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真正贯彻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摘编自顾晓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年第6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永佃权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永佃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并分析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47—1988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年份

总就业人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人数(万人)

1947

5127.5

1038.2

1554.5

2534.8

1970

8267.7

797.9

2556.4

4913.4

1985

10715.0

411.8

2786.6

7516.6

1988

11496.8

392.2

2892.3

8212.3

 

 

A. 国家干预经济渐趋加强

B.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C. 已消除经济危机影响

D. “新经济”出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查看答案

(题文)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

A. 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 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

C. 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D.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查看答案

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民议会议长孔多塞,即使被通缉,躲藏在阁楼中,仍旧要把他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写下来。在这个自由的国度中,科学研究将大规模、有组织地进行……法制同理性法则相一致,人人按理性行动,自尊和友爱的情感充分发展。这表明

A. 法国大革命即将获得胜利

B. 孔多塞思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C. 孔多塞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经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