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上书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据此可知,他的主张是

A. 开放海禁

B. 闭关锁国

C. 平定倭寇

D. 盐铁官营

 

A 【解析】 根据材料“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禁商犹易,禁寇实难,此诚不可不亟为之虑”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沿海靠海为生的商民失去生计,很多人沦落为“寇”,故主张开放开禁,A项正确。闭关锁国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与材料强调开放海禁的政策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主张开放海禁,没有涉及平定倭寇的信息,排除C。盐铁官营是指中国历史上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与材料主张开放海禁不符,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 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 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查看答案

明末《沈氏农书》记载当地一句谚语:“当得穷,六月里骂长工。”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务必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 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 租佃关系下地主的无奈

D.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了土地私有化    B.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 抑制了土地的兼并    D. 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在过去的1/4世纪里,世界见证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经由1999年的3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62万亿美元。……那么“全球增长时代”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讲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领袖战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分别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