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在过去的1/4世纪里,世界见证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经由1999年的3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62万亿美元。……那么“全球增长时代”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讲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领袖战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分别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

 

表现:①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2)三大力量:①政治:两极格局的瓦解; ②经济:市场经济被大多数的国家认可; ③技术:信息革命 (3)战略举措: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以及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的战略举措,考查的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状况的有关内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来说明。 (2)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应当根据材料中的“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联系教材所学,可知是指两极格局的瓦解、市场经济被大多数国家认可和信息技术革命。 (3)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的战略举措,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改革开放后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如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议?

(2)材料二中,以“包产到户”、“大包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被称做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份。简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这种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据所学知识判断,与故事相吻合的是(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体现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许多国家宣布实施浮动汇率制。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还有一些国家将其汇率钉住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这反映出

A. 国际合作和货币区域化趋势

B. 二战后美元霸权的终结

C.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查看答案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自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墨西哥农作物种植面积缩减了400万公顷,同期农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了10%,而且这一状况正在随着农产品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而恶化。这一研究成果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

A. 只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B. 受制于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垄断

C. 加快了墨西哥农业的经济转型

D. 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

 

查看答案

《金融时报》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下列所述可以作为此结论的依据的是

A.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多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矛盾有关

C. 多极化趋势发展削弱了大国霸权主义

D.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优势输出民主价值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