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和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来杀死最强的人。”霍布斯这段话
A. 体现了人人平等 B. 凸显了社会契约
C. 诠释了人民主权 D. 强调了智力作用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 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 诱发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D.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 教随国定原则
B. 强化教会权威
C. 信仰即可得救
D. 简化宗教礼仪
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