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 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 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 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A. 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 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 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 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 儒学地位上升
B.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 官立学校出现
D. 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 强调大一统
B. 主张“君权神授”
C. 强调“天人感应”
D. 糅合各家思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
A. 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
C. 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