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实行严刑重罚
B. 君主无为而治
C. 推行德治仁政
D. 恢复礼乐秩序
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A. 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B. 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
C. 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 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结论
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指君王)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指处于二者之间的人)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指地位低下的人)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A. 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B. 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
C. 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
D. 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下列漫画表明,经济全球化

A. 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B. 使国家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C. 对发展中国家伤害更大
D. 是发达国家对全球的掠夺
下列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
B.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C. 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
D. 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