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推行分封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
下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C.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
A. 开创了新的时代 B. 华夏族开始形成 C.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 宗族关系出观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提到的周朝的政治文化制度不包括
A. 分封制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 D. 礼乐制度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
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 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