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D.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古代的这一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①中外朝制度
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③二府三司制
④元朝的一省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据此推断元代行省制
A.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 彻底改变地方官的权力来源
C. 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 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A. 汉中外朝制
B. 唐三省六部制
C. 宋二府三司制
D. 元一省制
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该制度
A. 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B.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C.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元朝重要的政治创新
D. 明确了宰相之间的职责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