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

A. 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C. 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D. 统治具有松散性

 

D 【解析】根据材料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是指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即该王朝具有分散性,故 D 正确; A 项中的“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表述错误,排除; B 项中的“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表述错误,排除; C 项中的“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 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礼乐制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春秋末年兵家孙子的祭祀大典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多名孙子后裔按照中华传统礼仪和古代圣人祭拜的最高规格,施礼祭拜。这种祭祖活动主要反映出中国

A. 公民素养的开放性

B. 家国利益的冲突性

C. 宗法传统的延续性

D.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发现了世界,世界也从此向欧洲人敞开。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16世纪末17世纪初,远航需要政府特许和自备装备。为筹集远征的资金,西欧早期的航海家都到处奔走,向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宫廷求助,更多的是求助于商人组建大型国际商业公司。这些船队只对股东负责,政府作为股东授以海外贸易的专营特权,鼓励本国造船业,保护本国海外商业利益,支持开拓海外殖民地。到1800年,拉丁美洲的矿场每年大量流往欧洲的金银产值为四千万美元,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欧洲人通向外部世界与中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3)说出B曲线代表的经济理论及与这一理论产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后A理论影响力重新得到显著提升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对外贸易中各国(地区)所占比重

国别

   年份

输自

              输往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1868

1888

1896

1906

1913

英国

33.4

24.0

21.1

18.4

16.5

61.8

18.1

8.6

5.6

4.1

英国属地(不包括香港)

 

37.6

 

7.9

 

13.7

 

9.7

 

10.2

 

5.5

 

6.6

 

4.1

 

2.7

 

3.7

香港

21.4

55.1

43.2

33.8

29.3

13.0

36.3

41.2

35.0

29.0

日本*

3.6

4.6

8.2

14.3

20.4

1.3

3.9

8.7

14.1

16.2

美国

1.1

2.5

5.6

10.4

6.0

9.5

9.7

8.5

10.9

9.3

俄国

0.1

0.4

1.1

0.1

3.8

1.2

7.9

11.4

7.9

11.1

法国**

__

__

__

1.0

0.9

__

__

__

10.7

10.1

德国**

__

__

__

4.0

4.8

__

__

__

2.4

4.2

其他各国

2.8

5.5

7.1

8.3

8.1

7.7

17.5

17.5

10.7

12.3

 

*1895年后包括台湾    **1906年以前的数字包含在“其他各国”栏内

                                       ——郑有揆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的发展》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可以综合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部分材料得出结论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 1926年)既是清末民初实业界举足轻重的巨擘,也是慈善界的头面人物。作为近代中国儒商的代表,张謇早在戊戌维新期间就主张废科举、兴学校,后来又提出了发展盲哑人教育的独特见解,针对各地水灾不断,他认为不能单以赈灾做临时应付之策,以工代赈才是“办赈至善善策”。同时,1903年从日本考查回国的张謇进一步意识到,发展慈善必须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紧密相连,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在张塞的撑持下,南通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由养老院、新育婴堂、残废院、盲哑学校、贫民工厂以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教济、改良、赈恤、教养、抚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然而随着张謇的大生集团在一战结束后由盛而衰,其慈善事业也深陷困境,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悲剧。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等

材料二  安德鲁·卡耐基(1835- 1919年)是世纪之交美国最大的工业巨头和著名的慈善家。卡耐基在1889年发表的“财富的福音”一文中提出,财富集中造成贫富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推翻现有秩序,而在于如何恰当地管理巨大的剩余财富。富人应该把这笔钱在他们生前通过适当的运作用于造福公众的事业,投向建立大学、图书馆、医院、公园、公共泳池以及捐赠教会等领城。1901年卡耐基退休后,开始尝试以管理企业的运作方式——现代基金会的形式会来有系统地捐献财产。在他名下的基金会和非盈利机构甚多,但最主要的当属1911年建立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以“增进和传播知识、并促进美国与曾经是英联邦海外成员的某些国家之间的了解”为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形势,提出新的工作重点,迄今在美国仍有广泛的影响。

—— 摘自《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述评》等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謇与卡耐基慈善公益事业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