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

据《中国社会通史》论述:在全国煤炭开采中,机械化开采的比重,民国初年为57%,1937年已上升到83%;1912年机械化采煤量占总开采量的30.6%,1937年占89.3%。这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得益于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

C. 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金融市场稳定

D. 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A 【解析】 材料显示1937年机械化开采的比重和机械化采煤量和1912年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国民政府于1936年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工矿企业发展,故A项正确。国民政府战时经济体制的实行不是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颁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故C项错误。帝国主义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

 

查看答案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 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查看答案

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

A. 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 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 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 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

 

查看答案

1820~1870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50%左右。下图是英国的两项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工业革命失去活力,英国地位下降

C. 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D. 英国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