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 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 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 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
A. 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 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 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 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
1820~1870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50%左右。下图是英国的两项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工业革命失去活力,英国地位下降
C. 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D. 英国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如下图),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A. 农业灌溉的需要
B. 旅游观光的需要
C. 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D. 工业革命商品运输的需要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