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A.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B. 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 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D. 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某国际经济组织纲领称,该组织旨在“通过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成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该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关贸总协定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欧洲联盟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下列对“路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各成员已实现贸易自由化
②有利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③决议对成员不具有约束力
④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1928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C.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 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下列对于让他产生“幸福感”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建立起集体农庄,使苏联快速实现了工进化
B. 取消义务交售制,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实行实物配给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允许私有制存在,使国家完成经济恢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