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表是《1913—1938年英、法、德三国对外出口占欧洲总额百分比情况统计表》,由此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1913年 | 1928年 | 1938年 |
英国 | 26.1% | 23.6% | 22.2% |
德国 | 24.7% | 19.3% | 21.1% |
法国 | 13.6% | 13.7% | 8.6% |
A. 法德两国经济水平逐渐赶超了英国 B. 法国和德国的海外市场均小于英国
C. 英国对外出口总额总体呈下降趋势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1917年革命之前,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农村经常发生夺取地主土地、粮食和饲料的农民骚动,奴隶制残余依然存在,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抗加剧,罢工活动不断。这意味着
A. 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B. 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救俄国
C. 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
D. 一战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 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 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
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A. 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 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 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 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据《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载:“从此以后,雅典人不能被当作奴隶,奴隶只能是外邦人或异族人。雅典人是城邦公民,是城邦主人。这样.就使雅典免于朝一个人为主子而其余人都是臣仆的方向发展。”为避免类似现象,当时的执政者采取的措施是
A. 按财产划分等级
B. 废除债务奴隶制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扩大公民参政权
《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 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 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