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

《元史·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

A. 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 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 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 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A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掌握军政大权,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可知宣慰司是受命于行省,介于行省和郡县之间的机构,故A项正确;从材料“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可知宣慰司不是管理宗教的机构,故B项错误;从“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可知宣慰司不是中书省外派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慰司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故D项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献通考》记载了宋代全国岁入情况如下表,材料反映了

 

北宋

南宋

时间段

真宗天禧宋

仁宗嘉佑年间

神宗熙宁年间

宁宗时期

全国岁入(单位:贯)

3600万

3680万

5060万

6000万

 

 

A. 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 宋朝财政开支巨大

C. 南宋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宋

D. 宋朝人民负担沉重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查看答案

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

A. 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B. 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

C. 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

D. 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科举制度

A. 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C. 冲破门第,品德惟上

D. 自由报名,唯德是举

 

查看答案

下列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A. 小农经济主导

B. 重农抑商特征

C. 犁耕技术成熟

D. 精耕细作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