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材料二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  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据《中国历代“三省六部制”演变》整理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整理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思想指引下秦朝建立了那种地方制度?该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其根源是什么?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

 

(1)制度:郡县制。区别:建立的基础不同(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郡县制建立的地域的基础上);官吏的来源不同(郡县制来源皇帝直接任命,分封制来源于世袭);实行的前提不同(分封制建立在奴隶社会前提下,郡县制建立的封建社会下);官吏的权利不同(分封制有封地爵位,郡县制没有);历史作用不同(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分封制导致地方割据)。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区别: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子主张君子专制。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需求;明末清初,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不正确。在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延续两千多年,其间虽出现了一些开明君主,创制了三省六部制等分工合作的官僚体制,但这绝不是民主,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是分散相权以加强君权,保证君权的独尊。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韩非子的思想,他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秦朝了实行了郡县制。第二小问,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可以从建立的基础、官吏的来源、实行的前提、官吏的权利、历史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所学可知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态度不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而韩非子主张君子专制。韩非子的思想根植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需求。黄宗羲的思想根植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封建制度衰弱。两者的思想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都属于当时的进步思想。 (4)很明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古代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其间虽出现了一些开明君主,创制了三省六部制等分工合作的官僚体制,但这只是皇权下的民主,其目的是分散相权以加强君权,保证君权的独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

 

查看答案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

A. 强化了皇权

B. 限制了皇权

C. 被历代沿用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查看答案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