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有谁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自秦以后实行的君主专制政体,表现为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因此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

A. 强化了皇权

B. 限制了皇权

C. 被历代沿用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查看答案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