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A. 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 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 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 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C 【解析】 20世纪前中国发生维新改良运动,但结果被清政府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兴起了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因此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翻译出版“《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C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体之争”,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查看答案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材料表明

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D.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查看答案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