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 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D 【解析】 依据题干中“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说明传统家庭纺织业消失,实质上反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D正确;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错误;B和C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A. 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C.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查看答案

1912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查看答案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一变化说明

A. 列强由经济侵略转为政治侵略

B. 中国领土已经被逐渐瓜分完毕

C.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进人商品输出为主的阶段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 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