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 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 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B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阅读理解能力。从本题的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先升后降,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本题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后方工业与沿海工业的比例,对题中时间段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表述也有错误,C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 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查看答案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某作者在其博客《晚清“春天的故事”》一文中提到,“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该作者描述的现象

A. 是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 违背了中国近代客观的历史事实

C. 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承认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查看答案

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0文。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到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官吏贪腐严重

B.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C. 英国大量走私鸦片

D. 中国被迫开设商埠

 

查看答案

(题文)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