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个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有个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个故事意在说明

A. “物皆有理”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就是你的良知”,可知这个故事意在说明“致良知”,D正确。题干不涉及“理”,排除A。“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错误。“发明本心”是寻找“心”的方式和手段,材料没有涉及,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

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

 

查看答案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查看答案

(题文)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查看答案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查看答案

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

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