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

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说明明代内阁

A. 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

B. 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

C. 与宰相具有相同地位和职务

D. 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 【解析】由“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可见明代内阁只有参政议政权没有决策权,故排除CD,选A;结合所学,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 独掌政务决策权

B.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 理政人员素质低

D. 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查看答案

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 丞相权力增大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 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 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查看答案

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 浓厚的宗族色彩

B. 强烈的等级意识

C. 浓重的神权色彩

D. 发达的礼乐制度

 

查看答案

《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 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

B. 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C. 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D. 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