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 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 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 “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题文)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阵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政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四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外交观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异同。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
